關於蘇宅

About Us

蘇宅緣起

小琉球的洋樓經典-蘇家西洋樓

老一輩的小琉球人大概都知道,在白沙有一棟轟動全島的建築地標-蘇家西洋樓。雖然已事隔多年,她已褪去昔日光采,但她依然靜靜地聳立著,看著六十五年來小琉球的潮來潮往,為小琉球的變遷作最佳的見證。
蘇家西洋樓建於民國三十七年,是地主蘇達三先生聘請澎湖師父來施工完成的。蘇先生原為居住於中路的蘇家,經營漁船獲利甚豐,於是購買現今本福村中山路現址蓋此座西洋樓,當時名噪一時,人盡皆知。

建築背景
蘇家西洋樓建築年代為民國三十七年,正當日據時期結束不久,而此時期日本政府實施街道改正計畫,大量引進巴洛克式建築風格,藉以改正台灣地區彎彎曲曲的街道,在此歷史背景下,所以造就了這一棟風格獨特西洋樓。

建築素材與風格
蘇家西洋樓的建築骨材是以本地隨處可見的咾咕石為主體結構,用白灰拌泥土為粉飾材料,再以洗石子的手法完成整體面觀。後來增建時則是向為於中路的總隊部購買興建的,而其內部樓板與樓梯均為木造,木頭皆由蘇先生從當時的拆船取得,堅固異常,雖已建造六十五年,仍不見柱痕。從這些材料的使用方式與來源不難看出當時風俗民情的簡樸。蘇家西洋樓的建築結合巴洛克建築模式與閩南模式的風格,呈現出特有的建築語彙,是一幢不可多得的歷史性建築。

建築語彙
蘇家西洋樓的建築語彙是這棟建築的一大特色。我們就先從外觀說起:本棟建築為二樓建築,外觀上為一牌樓,牌樓已兩旁的葫蘆及中央的兩個水瓶將之分隔為三區。其中「水瓶」是取「平安」之意;葫蘆則代表藥物充足,表示健康之意;而中間的三區隔分別以兩個圓形造型夾一座三角造型的排列來陳列,圓的造型取意圓滿圓融,暗指家庭和諧;三角造型則有「登峰造極」之意,取意事業順利,登峰造極;半圓形區塊中的圖案則分別是麒麟帶冊與麒麟帶葫,分別代表書香門第與闔家平安之意,中間的三角形區塊則刻上屋主姓氏「蘇」,而三個區塊上方的裝飾花紋則是為了配合水瓶與葫蘆的高度,讓整體線條比例柔和;牌樓下的地方則以一排的芭蕉葉取其涼爽。本棟建築整體的表面則以洗石子的工法完成,採紅、綠、灰、白四色,線條整齊有秩,她已經是一件象徵圓融成熟的文化,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建築藝術了。其內部更是到處充滿早期閩南生活的模式,在其間可找到很多現代已失落的生活格調。儲水槽、抽水唧筒、燒柴灶頭、日曬場,走入四間廳,猶如走入時光隧道,恍惚看見當時之風光。

地理位置
蘇宅旅店的坐落在老街的巷子裡,而老街因為緊靠碼頭之故,其交通與繁榮程度為本島主要商店及人潮聚集地。所以本店除了位於鬧中取靜的地段,提供遊客安心休息之外,只要從碼頭走路幾分鐘就可到達,可說是十分便利。
 
蘇宅 _DSC4256_00891 招牌 (1)